印象笔记Evernote

何敏《女子当如严歌苓》

2018.01.22
女子当如严歌苓
            ——读《有个女孩叫穗子》有感
高中的时候,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 个作家。
有一个晚上,我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读得如痴如醉,边读边想象着三毛和荷西在沙漠苦中有乐的生活,激动得睡不着觉。为了健康的体魄,我强迫自己躺下,但在床上辗转反侧良久,终于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还是起来打开了台灯继续读下去。
那个晚上的月光,白晃晃地照在我的身旁。我至今仍觉得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月光。后来偶然看到黄永玉先生写的“吹灭读书灯, 身都是月”,顿时有了热爱读书之人惺惺相惜之感——那是 轮陪伴了无数读书人的皎洁明月。
在那个失眠的晚上,我觉得做作家真好,就像三毛 样。尽管她已经过世了这么多年,她的故事还是感动着 代又 代的人,从“她的书不需要任何广告就能永远长驻图书销售排行榜前列”这 点就可以看出来。哪个年轻的姑娘不读三毛呢?
就在那个晚上,我尚不知“理想”二字的重量与代价,就天真地想好了将来的志向——做 名作家。
彼时处在湖南 个偏远县城的我还没有听过 wifi 是什么,新浪微博刚刚出世,手机信号还只有 2G,速度堪比乌龟。我捧着手机、躲在被子里输入新浪微博的网址,然后把我的头从被子里放出来换换气,再缩回去,这个时候新浪微博应该已经打开了,我才能兴奋地看看,我喜欢的作家又来北京办了什么活动,他们在北京如何生活,有三五知己好友,又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同古诗里说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
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去北京读大学,要去看我喜欢的作家们:三毛、吴念真、柏邦妮、水木 等等。不过我最想看的,是严歌苓——我最喜欢的作家、我的人生榜样、我的精神导师。
  因为她的《有个女孩叫穗子》曾经影响我的 生。
坚持记录生命
《有个女孩叫穗子》是严歌苓早期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集,这些故事的背景多是文革,以 个小女孩“穗子”的视角,去讲她在那个特殊年代经历的青春故事:有被别人视为怪人但是对孙女爱得极深切的爷爷、有为了心爱的人牺牲自己的男兵、有可爱而忠贞的小狗......
读这本书的我,还在高中,人生经历过的最大痛苦不过是考试失利,却在严歌苓的书里读到了人性的百 ,或黑暗,或光明。这些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16岁的我忍不住感慨“不是人人都能写出严歌苓的小说,因为不是人人都有严歌苓的经历”。正是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人性的坚韧和文学的魅力,正如卡夫卡所说的“只要你在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 只手挡开点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但同时,你可以用另 只手草草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 切。”从此以后,我坚信,人生无论痛苦或快乐,都是财富,都是值得记录的。只要活着,无论痛苦还是幸福,都要去创造。
最深刻的亲情
带我发现《有个女孩叫穗子》这本书的,是这本书的第 个短篇,叫《老人鱼》。那时我偶然在 本文学杂志上读到了这个小说,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直到读完了整个故事才发觉。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穗子和外公的故事。文革时期,因为穗子的爸爸因为作
家被改造,连带着穗子的父母都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于是穗子被丢给外公养大。外公是 个抗战老兵,腿有残疾,在别人眼中是 个蛮横的角色,尤其是常常自恃有很多抗战纪念的徽章,但是他对穗子的爱却极深,即使是与穗子并没有血缘关系。之后外公因为被人检举部分徽章是买来的,而沦为了笑柄。最后,因为成分原因,外公疼爱 生的穗子长大后离开外公后,几乎没有看望过外公。据说外公死前填写的唯 的家庭成员,是穗子的名字。
人们常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给你看”。这个故事通过 对祖孙之间的亲情变化反映了特殊年代的可怕, 方面让人觉得极度悲伤;另 方面,小说中对于亲情的描写太真实,大概是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被穗子称为外公的老头,血缘上同她毫无关系。不过那是后话,现在穗子还小,还天真蒙昧,外公对于她,是靠山,是胆子。是 匹老座骑,是 个暖水袋。冬天穗子的被窝里,总有个滚热的暖水袋,但有次水漏出来,烫了穗子的腿,外公便自己给穗子焐被窝。 直到穗子上小学,她的被窝都是外公给她焐的。外公在被窝里坐着,戴着耳机听半导体, 小时后被窝热了,穗子才睡进去。”
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亲人,他们对你的爱无微不至;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爷爷奶奶,他们对你的爱是极度朴实的;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大人,他们在别人眼中可能像个怪人,但是对你的爱确实 片赤诚。
这样的故事,不仅让年少时的我感动,还让我成长。不仅让我感动于祖孙之间的亲情,还让我明白——人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关心社会、要反思。
最可爱的心事
这本书里我个人最偏爱的短篇其实是《灰舞鞋》。这个故事讲的是,文革时候,
十五岁的文艺小兵爱上了二十二岁的排长邵东骏,但是在那个特殊年代特殊群体里,她的爱不被允许。于是在小穗子隐秘的 百六十多封情书被公布之后,懦弱的邵东俊不但不敢正视自己的情感,而且抛下她,让她独自在充斥着歧视与痛苦的环境下孤独地生活到十八岁。直到最后刘越的出现,刘越真挚的关心和爱护让她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暖。
与其说这是 个爱情故事,倒不如说这是 个女性的成长故事。穗子是天下所有女子的化身:当她对爱情 着非此不可的幻想时,饱受着爱而不得的痛苦和所爱非人的屈辱;当她为爱情承受者巨大痛苦的时候,确有另 个人给她真挚的救赎。
关于爱情,我们就是有可能受伤,也有可能被治愈的。无论如何,还是要勇敢地去爱。
“ 天,在电影院里,我们中的 个人认出了坐在她前面的 对男女军人。电影散场时,她悄悄跟踪上去,发现他们手拉手走到电影院外的夕阳里。他们穿过拥挤的人群,手是松开了,眼光却没有。她看见小穗子穿军裙的背影十分甜蜜,什么创伤耻辱的印记都没有。是个圆满的落日时刻,满街人与树都拉出极长的影子,在橙色光线里把街道割成不固定的条缕。年轻的女兵和男兵走在这条缕中,像异国的电影画面。”
仍记得这段因为邵东俊而经受了巨大屈辱、被视为异类的穗子,和 心喜欢她的刘越 起出去看电影时的描写,充满了诗意。
乃至文中 些关于爱情的细节描写,像诗 样细腻动人。“刘越看着她,两人都 动不动。她头发在脑后盘成个髻,黑练功衫外面罩着棉大衣。他也看到了今后的五年、十年、二十年。他会给她这样叫住,然后她会说:你先去接孩子吧,
我今天排练可能要晚 些。或者她说:我忘了带钥匙了,你把你的先给我。”每 个曾经路过爱情的人,都会喜欢这个故事的。
永远的精神导师
在看完《有个女孩叫穗子》之后,由于对严歌苓的喜欢,我又找了很多其它作品来看,也了解了很多她的人生故事。
严歌苓 31 岁的时候,在国内出版了三本书,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但是那 年,她被离婚,决定从零开始学英语,跑到美国做高龄学生攻读写作硕士。读书期间,她因为穷做了很多底层的工作,如餐厅服务员、baby-sister、老人看护人等,她甚至曾经失眠到几个月睡不着。那段时间的生活很艰苦,但是这些艰苦的生活后来都变成了她笔下美妙的人物和故事。她 边艰难地生活, 边从没有停下写作的步伐,终于到李安导演买下她的小说《少女小渔》的版权之后,她的生活才开始好转。硕士毕业的时候,严歌苓嫁给了美国外交官劳伦斯,这个爱情故事是美满的,劳伦斯后来甚至为她放弃过外交官的职位,听来仿若童话。
如果没有 31 岁时毅然出国从零开始做穷学生的经历,没有这些底层的打工经历,严歌苓可能写不出后来那些关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边缘人物的小说,她的写作事业可能不过尔尔。然而严歌苓是坚强的、睿智的。 个女人,31 岁了,是个作家,在国内小有名气,生活算是美满了,但是严歌苓却有勇气放弃现有的 切,去吃苦,去历练,去攀登艺术的更高峰。年龄算得了什么呢?贫穷算得了什么呢?离过婚又怎么样呢?爱情并不能给 个女人完全的庇护啊......最终,她想得到的,该得到的——成功的事业,美妙的爱情,偌大的名气,都得到了。因为她值得。
后来偶然有 次我看到严父的专访,说严歌苓当初去美国留学的时候,原本
是可以过上非常优渥的生活的,因为她的姑姑(严父的姐姐)在那里移民几十年了,姑姑原本是要资助严歌苓的,被严歌苓拒绝了,她说要靠自己。
这个事让我很震撼。人类最伟大的品质是什么?——是克制。严歌苓原本可以过上非常优渥的生活,她偏偏要靠自己,也因此后来的她才能写出那么好的故事。直到我后来看到严歌苓写的 篇关于她去美国学习的题为《呆下来,活下去》的文章,才明白她的选择。她说,出国对于有的作家是死亡,对于有的作家却是新生,她自己属于后者。她相信, 个作家,只有放下身段,真的设身处地地作为移民去生活,去和另 个文化磨合,才能有更真实的忧患意识和对于文化冲突的敏感度,才能和政治保持 定的距离,对人性多更多了解。
作为个独立的人,她教会了我坚韧、教会了我独立思考、教会了我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因为三毛和严歌苓,年少的我为了作家梦 定要来北京,后来我成功地来到了北京读书;又因为严歌苓对于美国移民生活的了解,经济基础 般的我下定决心要争取出国读书,后来我成功地抓住了公费出国学习的机会。
现在的我,虽然离我的作家梦还有 段距离,但是就像严歌苓决定出国“从零开始”她的写作事业 样。只要我坚持下去,谁说没有可能呢?
现在,作为老师,如果要给我的学生,尤其是女孩子们推荐 本书的话。我 定会跟她说,去看看严歌苓吧——尽管她会告诉你生活的不光明之处,她更会告诉你亲情的动人、爱情的宝贵、和对自我的执着追求。
  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这才是我们最应该拥有和捍卫的品质。

北京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 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