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Evernote

黄慧媛《读《野草离离》有感》

2018.01.22
就这样如痴如醉地读起来,就这样废寝忘食地读起来,这本《野草离离》。

好书不计其数,浩如烟海,我单单爱读这本。

没有一点原因,没有一丝介绍,只看一眼封面,我就爱上这本书。铅笔柔柔地勾勒出葳蕤的野草,宋体标题——《野草离离——角落中的绿色诗篇》,干净素雅,一眼爱上。

作者,王辰,笔名天冬,科普作家,自然摄影师。用中国古代博物学的眼光,以生态和文化两方面视角,对于被现代人遗忘而古时国人所熟知的不起眼的小草,重新予以诠释。令读者随时随地发现身边的自然之美,并能够体验身边的大自然所寓含的诗情画意。

我尤其爱读其中一篇《白茅》。

文章由东汉末年孙坚与白茅的故事谈起,引经据典讲了白茅在不同时期的含义,最后回归现代,叹惋白茅“湮没在城市冰冷的水泥地面”。

    我对于茅草最初的映象是小时候抽茅针,吃茅芽,挖茅根。春天到了,拿茅草叶子编了戒指手镯和玫瑰花,你扔我头上,我套你指尖,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好不热闹。待到茅花初长时,一根根寻来,一大把握在手里像是一把令箭,小伙伴们三五成群的坐下来,小心拨开包裹茅针的叶子,湿润肥厚略带青白色的茅针就出现了。有一口嚼下的,有一小口一小口抿的,还有把 茅针卷成面饼慢慢品的,总之那个清香叫人难以忘怀。稍大点知道一个词叫“草菅人民”,这个“菅”其实就是指茅草,意思是把人命看作野草。看样子,茅草好像是身微命贱的一种植物。

     其实,茅草在古代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有一个词叫赐茅授土,是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估计这个茅草就好比现在的高级礼盒。为什么用茅草包裹呢?我姑且猜猜看,草青翠而柔韧,花洁白而灵动,又来自于大地,以此授土,寓意深刻着呢!

白茅可不管自己地位或卑贱或尊贵,它自由自在地生长,肆意随心的开花,没心没肺的枯黄,又悄无声息的发芽,这种顽强坦荡真叫人佩服,谁又能说它根浅门微呢?

我为什么喜欢读这本名不见经传的冷门书呢?

它既不是鸡汤文,也非励志文;它不解决吃喝问题,也不涉及住房贷款,只是因为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因为在心灵角落蔓延片片绿意,绽开朵朵芳菲。

襄阳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 黄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