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Evernote

傅爱霞《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8.01.22
“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

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视线就被开头那句话紧紧牵住,陷入莫名的触动和疑惑当中...因为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同时也是在教育机构工作多年的培训老师,接手过无数的孩子,我自感懂得教育,也深爱教育。而问及我教育孩子的原因,在我过往的字典里,我会脱口而出当然是因为——爱!...然而,这本书竟然开头就给我当头一棒,教育往往是因为害怕?!难道我一直都没读懂教育?!当我一页页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思绪犹如云海翻腾;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潮依然澎湃。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倾情编写,献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该书语言真诚平实而不缺优雅辞藻,案例丰富栩栩如生,观点鲜明发人深省。书中认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害怕孩子在成长的道路跌倒受伤;害怕孩子重蹈自己过往的覆辙;害怕孩子落于人下,一世无为...于是,我们大义凛然打着爱的名义,小心翼翼,事事操烦。也正是父母心中的这些怕与爱,让家庭教育经常陷入误区。比如,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再如,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的时光,一起欢笑、一起成长。根据作者几十年的心理辅导以及教育子女的经验,他们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

改变孩子,先要改变父母自己。那作为父母该如何改变?!该书从剖析父母心中的爱与怕、父母童年的经历影响,到如何与孩子沟通、接纳孩子的情绪、传递有价值的观念,再到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人生、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学会自我成长和成熟的过程,结合众多案例层层论述,鲜明生动,道理深刻。其中,不乏一些中肯的建议,让人豁然开朗,受益匪浅。如成为好父母的前提是先做孩子的学生,虚心学习,了解孩子们的看法;教育孩子应充满感情,但不能感情用事;对待孩子,要多鼓励,富有耐心,事实证明有耐心的人生往往更幸福;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人生,做一名童心焕发的家长...

 “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然而,我曾经碰到这样一位父亲,在学校组织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们肯定了孩子学业上的进步,也指出还存在的不良习惯,比如做题易粗心,遇难易烦躁,希望家校配合引导。但家长似乎有点耐不住性,他侃侃而谈:“老师们应该学过心理学,一个孩子的坏习惯只要坚持21天就能改过来,我们把孩子放在这边,就是希望老师们予以纠正!”,家长心理学学的很好,但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因为作为在孩子身边陪伴时间更长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可能更为深远。父母不知,孩子的不良习惯可能正是他们本身的忽视,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相反的,父母良好的习惯也可能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让孩子也建立好的习惯。正如诗人杜甫曾于《佳人》感叹“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强调了周围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因为孩子,父母第一次体会为人父母的喜悦与不易;因为孩子,父母更懂感恩,也更感触“责任”二字的分量;因为孩子,父母更懂如何反思审视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也正是因为孩子,让父母重获天真与美好,遇见更好的自己。作为年轻一代的父母,他们逐渐意识到不能一门心思地想要改变子女,他们自身更需要学习和改变。正如美国最有名的女人希拉里·克林顿所言,“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厦门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 樊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