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企业管理「智」变
活动日期:2016.6.3
活动地点:北京
分享人:田志刚
分享主题:用知识管理解决团队问题
|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知识管理,不知有多少企业已经在用这个,或者是已经在做这个? (知识管理)这个词在中国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一共是18年,但整个过程进展其实都不是特别好。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你们知道中国的药企,做一个药的研发周期一般是六年以上,花费上百亿美元。有一家药企在做一个新药研发的时候成立了三人项目组,实验需要花50亿美元的投入。然而做了实验,却没有什么效果,很郁闷。
有一次在交流的时候,他们的视频上讲了一个酶的问题。有一位女士(看到视频之后)说“我在做这个酶,做博士的时候就用,已经做了五年。”但药企为什么之前不问这位女士呢?药企里有人知道这位女士论文写的这个酶吗?HR知道,但是HR不需要,也没有很好的方法把整个事件打通。这里没有一个很完善的知识传承体系,只是简单的纵向传承。此外,还应有一个横向的协作。你遇到的问题,旁边的人也遇到过,但是你不知道他遇到过。这个时候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而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
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供销总社是很牛的地方。但是现在为什么不行了?因为那时候资源短缺。然而现在不是了,现在是东西太多 。知识上也面临着这个问题,2016年跟2010年或1990的知识管理不同的地方在于环境变了。现在知识太多,存上也不一定有用。纵观这十几年,有两个核心的问题:知识太多、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我先说第一个问题。比如说一个姑娘叫王美丽,有十一个候选男朋友,有的是演员,有的会写诗,有的是美国的医生。这个时候该怎么选?咱需要知识吧。第一个是信息的问题:他说的是真的吗?这时需要鉴别。第二个是知识问题。知识是作为判断的依据,知识的价值是帮助我们判断和推理。
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把项目里产出叫原料,仅仅提供原料的话,人们根本不认识知识的价值。在原料的基础上你需要去提升它……这是一个麻烦的问题。
接下来,再说第二个问题: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一个是自然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你认为你知道就知道吗,不是这样吧,一定不是这样的。我们还是需要不断获取,不断学习的。
对于我们许多新员工,做事情的时候,把所有的知识放在跟前都不知道,因为他们不知道需要什么。我们遇到很多客户谈到,员工完成任务期间出问题了,责问发给他的资料为什么不看,员工往往会说“我怎么知道你交给我的任务跟这个有关系”。这是大家最急迫的问题,这些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我根本不知道我需要什么。
在知识管理里其实是三个事,一个是认识论,一个是方法论,一个是实践论。首先界定一下什么是知识,如果没有这个界定,一切都没办法做好。我们有一个电子书,叫《这样理解知识管理》,大家可以免费下载。
知识的管理不是图书馆,你认为把知识存起来就有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1993年的时候可能是有用,到2003年也可能有用,到现在一定没有用。图书馆、档案馆他们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人看。
你不要认为把这个文档存起来就有人用,这是不可能的。目前很多公司的知识管理做成这样。国外有一个统计,70%以上的文档写完的时候,它的生命力就结束了。我们一定要通过知识管理去创造价值。
原来我们以为把内容整理、提炼、分类、关联起来就有人用,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因为人们根本不知道遇到的问题跟信息有什么关联。这个关联是最重要的。例如,公司人的执行力很差,和知识有什么关系呢,这就需要你将两者之间建立联系。一个是态度问题,一个是能力问题。
我们将工作分成三类,第一类可重复的工作,第二类叫项目型的工作,第三类叫创新型的工作。不同的类型方式是不一样的,知识管理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不要想用一个标准满足所有人,那基本上是不现实的。
中国原来没有听说过知识管理的人都特别喜欢知识管理。知识管理要帮人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我要去做知识管理,这个词新鲜。知识管理需要将问题做出一个框架来,要对应到知识上。如果没有这个东西的话,知识管理做不成。这个世界上不缺知识和信息,就是不知道知识的关联是什么。
我们原来的知识管理都在探讨“供给侧”,知识怎么建立关联、怎么分类,怎么打标签。现在更讲究“需求侧”的关系: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的时候用到什么知识。我们做知识管理是倒着来的,我们用印象笔记也好,都是很好的工具,但还需要你分析你的问题。
个人层面来讲,我要分析哪些问题呢?比如说我发现同事们总犯重复的错误,员工干活都特慢,总是在找东西。原来我们认为被机器替代掉的是体力员工,但是现在发现甚至连律师的一些工作都可能被替代掉。一个念硕士博士就可以吃一辈子饭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
企业层面来说,你要分析哪些问题?举个例子,这也是许多公司存在的。他们的员工会犯一些基础的错误,难的问题不会做可以,基础的问题不会做实在无法忍受。后来我们分析出了两个结果,第一个我不知道前面是个坑,第二个因为第一次做这个。我们就给它建立一个框架,将之前的经验、参考资料都告诉员工,但是就没人看,只有跟场景结合的时候才会用到。
我就讲到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