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Evernote

肖盾:教育信息化 从 0 到 1 再到 100,需要跨越的鸿沟

2016.11.12

1478930659589357.jpg

芥末堆  阿槑 11 月 12 日报道

“这并不是一个很fancy的过程,而是很基础的工作,我们干的都是脏活累活”,回顾这五年的历程,技术出身的肖盾如是说。将产品打入体制内,覆盖 7 万多所学校, 4000 万用户,一起作业如何实现从 0 到 1 到的突破,跨过了哪些坑?在 11 月 12 日的 2016 GET教育科技大会上,一起作业的联合创始人肖盾分享了他们这五年来的故事。

从 0 到 1 ,教育信息化面临的三大难题

从一起作业的经历出发,肖盾的经验是,教育信息化从无到有,需要跨越三大鸿沟:

 一是物理环境限制

一起作业目前覆盖了300多个城市,而不是1000多个城市,肖盾解释说,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受制于物理条件的限制,目前仍然有很多地区网络环境比较差。而且直播、网络视频等对带宽、网络环境和运维的条件要求更高。

► 二是技术与应用的鸿沟

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技术上需要突破的难题,比如作业场景下数据的搜集,如何识别手写的数据,这方面仍然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在目前这个阶段,技术在教育场景的应用,仍然有很大的鸿沟。根据肖盾的观察,学校里所使用的技术大多是5年前就在社会上普及的,对前沿科技的应用并没有那么积极。

► 三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使用动机。

根据一起作业的经验,口碑传播在教育领域并不存在,即使做了大量线上运营也很难达到效果。因此,肖盾的观点是,教育产品并不只是产品,本质上是一种服务,所谓“有温度的教学服务”,这正是一起作业的地推人员在校园里在做的工作。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一起作业在过去五年花了很多精力去做改进。

从 1 到 100

而在物理环境、技术环境和动机问题解决之后,如何实现 从 1 到 100 的跨越?肖盾认为,最关键的是内容,更准确地说,是优质内容,这就需要做到结构化、教研化和本地化。
以下整理自肖盾的演讲实录:

前面几位分享的都是体制内的各位大佬,我们公司虽然被介绍成一家体制外的公司,刚才说了不管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是体制内,我们是一家政治绝对正确的公司,也算体制内的公司,只不过是民营企业。我是来自一起作业的肖盾,是一家非常年轻的企业,刚刚过了5岁的生日,过去5年的创业实践里,我们踩了非常多的坑,前4年是每年亏损,而且越来亏损越多,到今年慢慢越亏越少,但整体还在亏损,像没上小学的小孩还在蹒跚学步,还在一点点探索世界、还在成长。

让学习成为美好体验

我们公司叫一起作业,今天分享的主题叫“一起作业,一起成长”。

先说一起作业的使命叫“让学习成为美好体验”,我想这可能也是所有做教育行业的人、所有对学习关注的人共同的使命,让学习成为美好的体验。如果我问大家“你们觉得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体验是什么?”我想大家会有非常多的答案,但是我可能不用统计也知道,这里头非常多的答案其实和学习是没有关系的,大部分人并不会觉得自己在学习上的体验是非常美好的。什么是美好体验呢?我也说不太清楚,反正是一种感觉,这样一种感觉挺虚幻的,感觉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我们这5年来一直在想“怎么能让学习成为一个美好的体验”,现在还在努力。

让一个事成为美好,它会经历怎样的过程?我们觉得万世万物大概都是这样的,一共三个阶段: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美。如果说今天教育信息化在哪个阶段,我觉得三种阶段都有。

我们有一个用户在湖南湘潭使用一起作业4年时间了,这个用户每天在平台上读英语,他读英语分数很低我们发现几个问题:

在湖南整个地方,湖南湘潭也包括很多小孩读英语的时候F和N是不分的,讲中文也是一样的,老师、家长都是这么讲的,数据分析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这个小孩非常独特,每天读英语的时候有很强的噪音在后面,后来我们跟他打电话联系,看是否换个麦克风或者安静的环境?后来发现实际是这样的情况,他们家总共不到十平米,他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爸妈每天晚上打麻将,小孩在打麻将旁边读英语,我们问他“你为什么每天读英语?”他的回答是:我听说过一句话,从单词走向世界,从word到world。他觉得如果我能学好英语,也许就能够从单词走向世界,走向更远的地方,我听了以后非常感动。湖南湘潭大概70万人口,在中国所有城市里大概排名150名,这个小孩没有任何机会可以好好练英语,他的老师不是特别会说英语,家人每天打麻将,对他的英语学习不是那么重视。他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有这样一种力量就去学习,每天在这儿练习。

如果我们放眼中国去看,这样的用户更多,即使是在北京,城区和郊区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看海淀区,比如最好的学校像人大附中、附小、中关村小学,跟开车15分钟去唐家岭小学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即使在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班内学生的情况也是非常不一样的。这就是第一阶段的问题,从无到有的问题。

昨天一个嘉宾也分享了,他所统计的中小学实际上在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到10%,这个还是有问题的,因为一起作业一家就超过了10%。如果说常态化使用,真的把信息化手段作为主菜在课前、中、后都能应用起来,确实还是非常初级的阶段,刚刚开始,还是蹒跚学步的阶段,我觉得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部分的问题还是从无到有的问题。

从 0 到 1:教育信息化需要跨过的三个鸿沟

这几种阶段是并存的,先讲从无到有的阶段,有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物理环境的问题。为什么一起作业只推广了300多个城市而不是1000多个城市呢?现在我们碰到的最大障碍是学生包括在学校里、家庭里它的硬件、物理环境、网络环境还不是完全接入好,中国应该有不到50%的家庭,有不到50%的学生是有通过互联网、通过信息化手段学习的能力,所以剩下50%的学生实际上在今天信息化的时代还是被遗忘掉了,世界银行也发了这样的报告,信息化的鸿沟还是非常巨大的。我们现在非常欣喜的看到,尽管这个鸿沟非常巨大,但是它其实是在慢慢缩小的,教育部发布了“三通两平台”的战略,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里也把教育信息化列为非常重要的战略,从国家层面到省市区县各个层次到学校都在积极响应、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我们现在确实也发现非常多的学校,即使是一些农村的学校我去看了最贫穷的云南、贵州、甘肃的学校,这些学校里甚至有互动的电子白板,甚至有的学校建了学生用的机房,甚至有的地方见到市长市委书记,我们非常支持教育信息化,但是我们没有合适的网络环境暂时可以把城市的图书馆打开让学生用。我能看到现在物理环境的鸿沟在慢慢缩小,当然客观的讲这还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包括在欠发达的地区,网络速度的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要是让学习体验好的话,可能不光传输简单的文本,可能需要声音、动画、视频甚至实时的视频比较火爆,像直播。这样一些手段对带宽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对网络环境的要求、运维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这些东西需要大家一点点建设。但我现在看到的趋势是非常好的。

另外两个事情更隐性一点,我个人认为还是有非常多的技术需要去突破的,比如我们做的作业场景,学生大部分的作业还是在纸上做的,也沉淀了大量的数据,我们认为这些数据对学生学习是有巨大帮助的,但是这些数据无法快捷地收集上来,需要把手写的数据识别出来,手写的识别技术还没有实质的进步,识别出现错误影响很大。包括我们最早做的语音的识别技术,学生说英语,我们判断他英语说的准不准,像这样的技术到今天还有很大的提高余地的。这样的东西还有很多突破。

我看到另外一个稍微隐性一点的现象,我每次参加行业大会都有一个感觉,说的特别嗨,包括我也是。我是学技术的,对技术非常感兴趣,现在应该不算技术专家,但是至少是个科技爱好者,我说得非常嗨会讲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比如怎么用大数据做教育,怎么讲比较流行的自适应学习、AR、VR这样的技术和教育结合起来。拿VR举例,不知道在座的男生有多少拿VR看小电影,我买了非常多的VR设备,但是并没有达到常态化的使用,我觉得如果这样的应用场景都还没有常态化使用的话,教育这样的应用场景会有非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能今天研发是OK的,有巨多的VR公司找到一起作业,说我们有特别牛的产品推给老师学生用吧,我觉得是扯,在现阶段我能看到的现实情况是,大家YY的特别多,有很多概念被炒出来,但是我们和校长、家长、学生交流,发现他实际上在使用的教育信息化的产品是非常少的,这些产品里面科技含量的东西基本上都是5-10年前的,这是我们看到的另外一个比较隐性的鸿沟。

还有比这儿再隐性一点的鸿沟或者困难,这是从无到有阶段最大的困难。

在科技和教育结合这件事情上,我们在认识上还没有达成共识,至少没有公开达成共识。之前我去研究美国的报告,美国已经达成共识了,在今年发布了一个报告说教育和科技结合这件事一共有三个讨论的话题:做不做、什么时候做、怎么做。这三个话题其中第一个话题已经不用讨论了,要做这已经是确定的方向,什么时间做也不用讨论了,一直在做,只不过报告上说未来5年会相比过去的50年投入更多的资源。怎么做的问题大家都没有想清楚,至少我的理解在中国今天做与不做的问题还没有公开的表态,我们经常跑到教育局、跑到学校里,包括个别家长还会对教育跟科技的结合有非常多抵触的声音,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对视力是不是有影响,我们虽然开发了视力保护的软件;以及对小孩上网是不是有控制,我们也开发了管家,黄赌毒的东西不让小孩看,净化他的网络环境;有人说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是不是影响思维呢?我们不知道开发什么样的东西能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个人觉得现在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公开的在认识上达成共识——大家觉得教育和科技结合是一件好事。

我的观点是这是好事,只不过要看什么是好事,哪些是需要再斟酌的,哪些深一点快一点,哪些浅一点慢一点。当然还有一些微妙的问题,比如举个例子,有一次老师打电话到我们公司,说听了你们课题的宣讲会觉得非常好,我想使用,但是不知道怎么用,能告诉我怎么用吗?客服说你有电脑吗,把电脑打开,桌面上打开浏览器,老师什么叫浏览器,客服说浏览器怎么解释,桌面上找一找,是蓝色的E,老师说没有,有个绿色的E,这也可以,打开。怎么打开?双击,打开以后客服说在UIL输入我们的网址…对话大概是这样的,这个老师使用了两三年了,对这个东西非常了解了,我们看到非常多的这样用户,前两天还有一个北京大兴的家长,我们公司在北京望京,有个家长早上6点钟出来开车到我们公司,找到我,我问他什么问题?他说我的孩子要做作业,不做作业就说他,我又做不了作业,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不知道,你看看吧,我一看结果没有电了,我们找了一个跟他电脑型号一样的充电器充上电打开帮他登陆了一起作业,孩子在我们公司完成了这次作业,也是他第一份线上的作业。这就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服务

我觉得在信息化产品使用的过程中,我们曾经的理解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们做一个好产品只要内容好、体验好就会有很多人自然就会使用,甚至我们有个投资人叫雷军他讲,产品最重要的就是口碑,小米的推广就是靠口碑,有一大堆用户他们也会帮你传播,我们本来也这么想,结果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我们产品已经用很长时间的所谓粉丝,用了三年有个新功能出来了他都不知道。比如英语绘本多了500本,你看一下。他看了说真好,怎么不早告诉我呢?其实推出来半年了,想让他用就不用。现在的教育产品根本不是产品,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不是冷冰冰的,大家说我们地推能力非常强,我们全国上下500多人地推的人,在我们看来他们不是做地推是做教学服务的,他们更多是一种有温度的对老师的教学服务,跟老师讲怎么用信息化手段更好的更有效率的帮助你教学,帮助你教学和成长。

动机我觉得未必所有的用户对学习这件事变的更好、更有效率、更有效果这件事看的那么重,这件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去解决,这是根本的问题了。这些事情是一起作业过去5年花很多时间做的事情,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是每天都用的,所以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做了不是特别科技的,非常基础的脏活累活。

从 1 到 100

下一步是从有到好,当物理环境、动机环境解决了以后,需要什么样的跨越呢?从1分到100分,关键是什么?我们觉得叫内容(即content),只有好的内容才能让学生满意。很多人说今天教育行业已经不缺内容了,这样说也有道理,很多同行说我们有上千万的题库,巨多的课件、视频,这确实是事实,我们不缺内容。但是大家知道教育行业不是要多的内容而是要好的内容,“好”的定义现在还是非常差的,有几个脏活累活要做。我们要把内容碎片化、结构化,每道题真的要打非常多的标签,每个专家需要按照知识体系把知识点梳理出来,每个内容都做标注,这是内容碎片化的过程。

还有内容统一化的过程我们叫教研化,这更是专家型的,需要各个学科的专家,对学生成长比较懂的专家,发展心理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学的专家,他们需要对碎片化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梳理,我们推送给老师内容不是零散的是有组织的,是为学生学习成长的目标服务的,当然还有一个事更加劳动密集,叫本地化,看似中国是一个大纲,但是有几十个版本的教材、一千多个城市、两千多个区县、几十万所学校,这些地方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需要的内容也不一样,所以这个基础上要做大量本地化的工作,从有到好的过程在我看来也不是特别高科技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需要大量的脏活累活这样的过程。

畅想未来......

再简单畅想一下,如果把这些事都做了,我认为今天有两亿的学生,作业这个单一场景日活大概两亿,如果把这些事都做了,物理环境接入好了技术问题解决一些,动机问题解决一部分,内容做好,做到结构化、教研化、本地化,基本上已经做到差不多约等于两亿的日活了,这已经不是错的事情了,但实际上这和我想象的创业的想法还有挺大的出入,我认为今天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并没有对教育理念有特别大的改进。前几天教育部发布了核心素养,6个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践创新和责任担当。

看了以后学术上有争论,但是我看完觉得太棒了,再想想今天中小学教学课程里,包括作业场景练习的内容里头,有多少是真正能去培养未来人的核心素养,真正能为它做出很多贡献的?实际上我觉得有限,我自己的知识体系里,刚才说的确实是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共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发现随着自己的数据的积累,在知识和技能维度上数据越来越多;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数据是寥寥无几的,我们就想如果我们做到100分,做到大家都在用了,常态化了,怎么办?我也请教了一位大师,他说了一句话,说什么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大家可以选一下,复利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什么叫复利?简单说就是利息,存钱,一块钱,明天有一块零一分,大家知道如果存一年到年底有多少钱?大概是37.78元,每天有1%的利息,到年底翻37倍,假设一个公司每天有1%的成长,一年后这个公司会翻37倍,这就很夸张了,如果一个人每天有1%的进步,到年底就是37倍的进步爱因斯坦说的这句话还是挺神奇的事情。前几年出了一本书《从零到一》里面有一个指数增长,这确实是很多公司增长的规律指数型增长,今天收入两个亿,过一年变成二百亿,确实非常夸张,这也是看起来很神奇的事情,确实是很伟大的利益。

但是这个东西的本质是什么?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说过一句话“天赋是持久的忍耐”我曾经自己觉得天赋是持久的激情,后来想了想好像挺矛盾的,激情是不能持久的,这句话挺深刻的,这可能也是复利的本质,如果一个人坚持做一件事情,坚持的时间足够长,忍耐的时间足够长就会自然形成一种天赋,我觉得人培养就是这样的。

我在想如果我们认为是这样的,比如几位演讲嘉宾都是很有成就的人,他们真的在自己领域里耕耘了很长时间,很专注,就做一件事真的把这件事做的非常好,如果有这样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专注忍耐持久的做一件事情,能做九千多天,应该每个人会做一好的事情,这就是挺美好的一件事情。

我在想这种感觉,想起来这样一件事情,我出国留学的时候有一位衍生资助了我在英国6年的学费,我一直问他“你要什么回报?”他一直没有回答我,后来有一年他过生日把他资助过的30个学生一起请过去,请我们看了电影叫做《让我传出去》大概意思是说不要回报,往前回报去。我想如果往前回报往前给予让爱传出去,我做什么事情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我想起来伏尔泰说“天赋是持久的忍耐”“复利是宇宙中最大的利益”我突然一下脑子里就闪出来一个东西,我觉得当时把(Compound  interest)翻译成复利是有问题的,当时爱因斯坦可能不是这个意思,我觉得他当时的意思是Compound  interest是极其浓厚的一种兴趣,宇宙中最伟大的利益是一种极其浓厚的兴趣,这种极其浓厚的兴趣让一个人持久忍耐一件事情,这种持久的忍耐最后达成的体验是一种极其美好的体验。

我想如果要有这样一种美好体验的感觉,大概学习对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经历了千辛万苦,但是最后超越了自己,去达成了学习的目标,自己成长了。我觉得非常幸运的今天我确实在做一件事情报答我的恩人,今天在这个时代能把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个词“全球、教育、科技”结合做一个讨论,真的非常有意义。教育这个词是对我个人影响最大的,我按照刚才的精神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我们把这个会改个名字,把得到变成给予,其实技术本身是个科技,是个手段,最后我们还要达到一个目的就是教育,教育是一种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我觉得全球、有趣、多元的教育。这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

家庭VS校外

一起作业也是把家庭教育和校外结合起来的一家企业,在过去五年时间做了四千多万的用户,七万多所学校。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一起作业发展这么快?我每次回答都是一样的。有个很短的用户的故事,有个小孩上课迟到了,老师问他为什么迟到?他说学校有个牌子,我按牌子做的,上面写的“前方有学校请慢行”,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牌子。我认为一起作业做的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影响人类未来的事情有多大呢?我们需要个性化地做,我们需要用数据化的方式做很多判断,所以我们做得很快。但是我认为我们还应该慢一点,我认为我们一起作业还是一家非常慢的公司,当然任何事情做很长时间都会有很大的意义。

“一起作业”这四个字有两个意思:
我就讲到这些,顺着这条路往会走,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走在继续探索的路上,这是条非常漫长、非常美好的路途,能和大家一起作业、一起成长,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印象笔记(Evernote) 是一款风靡全球的免费笔记应用,是全球 2 亿人的工作空间。你可以使用任何一台设备打开印象笔记,在这里专注完成写作、收集有用信息、快速发现所需、随时演示想法。

印象笔记企业版致力于为教育培训机构打造强大、易用、触手可及的教学资源库。
  • 无限量存储空间,汇聚教研资料于一处
  • 跨设备无缝同步,随时随地查找知识
  • 智能信息挖掘引擎,让知识触手可及


新技能get√

长按并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我的印象笔记】,即可永久保存嘉宾完整分享内容。

9cf39f51e6696cb24fcb23282729904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