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 吉吉 11 月 11 日报道
11 月 11 日,在以《创•见•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的 GET2016 教育科技大会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系系主任尚俊杰阐述了他对互联网+教育的一些认识。
在演讲中,尚俊杰表示,信息技术对教育有革命性的影响,但目前,从企业信息化的层次来讲,大部分学校大部分学校依然停留在局部应用的层次,而且大部分老师的分工也不明确。
在他看来,未来互联网+必将促进教育流程再造,其中包括教师角色再造、课程模式再造、学习方式再造、组织管理再造等。
以下是尚俊杰演讲实录:
我自己是北京大学教育系的老师,今天汇报一下重塑与再造互联网+与教育变革,分成四个话题: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互联网+与教育的再造、互联网+与未来教育、我们的理想和希望。
先说互联网+对于教育的影响,谈到影响我们很多人都会提到乔布斯之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可怜?
当我们谈到互联网+影响的时候都会谈到“乔布斯不是永远是对的,很多观点也是错的”,在这件事情上他至少是不符合心理状况,互联网对教育真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说句实话在过去像你们这些成功人士几乎很少来开教育会议的,再看看今天全中国开的多少会议都有教育有关系?说它没有影响对吗?
从政策层面看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我们看国家在2010年已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里面明确说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2年又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里面谈的也非常重要;13年国务院颁布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其中专门有一条叫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当然现在副总理刘延东也在讲要鼓励学校规划优质企业服务;15年习近平在致辞中讲到信息技术非常重要,要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教育变革和创新;15年的时候年底的时候刘延东总理再次强调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最近杜占元部长再次强调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
从这些高层领导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领域站得高看得远,他们深刻地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真的有革命性的影响。他们希望借此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拓展教育服务。
慕课的意义
互联网教学,我们看到可汗这个人可牛了,在网上录了很多小视频,一不留神就火了,其实这些视频挺简单的但是特别受欢迎。
假如你是一名教师知道讲课内容可以这样录下来,你说今天想什么呢?有没有想过跟校长说“校长下星期我不来上课了,上课有放我的视频工资照付。”美国高中两名老师真这么干的,让学生在家里看到录好的视频学习,到教室里来写作业,一不留神翻转课堂又推广了。当然这两个老师那个地方环境恶劣,学生来不了教室,一不留神出名了。
可汗学院和翻转课堂到底有什么意义?把视频录下来让学生回家看,你说了这就是信息技术第一个好处,个性化,传统班级式教学最大的麻烦是兼顾不了个性化,这种方式看得懂的快着看,看不懂的慢着看,到教室老师有机会和同学单独交流。
可汗自己写了一本书《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最初他写了数学,数学天才看起来学不会的人都是笨蛋,他一辅导很多聪明的孩子很多复杂的问题一讲就会,简单知识点就不会,什么原因呢?仔细一研究那一天睡着了,那天生病了,那天太激动了,反正没听到。几次没听到他的数学就被边缘化了。
可汗就说像这些孩子本来是可以学会数学的,但是适应不了班级式教学,所以就给落下来了,而且数学这个学科非常特殊,一旦落下想补是挺难的,所以很多人说数学是怎样一批批把学生干掉的。能不能更加个性化一点。
我们看课堂,人手一本笔记本,中国也快普及了,不带笔记本也会带手机来,让你往教室前看屏幕上会有什么?领导看了以后忧心忡忡说,课堂上到底能不能用笔记本?老师讲多好才能抵挡住电脑对他的诱惑。
课堂是这样,课外呢?10年的时候一批翻译欧美影视剧字母的转翻译公开课了,这一流行不要紧,麻烦大了,很多大学生自己课不上,在网上看这些课,看就看吧还留言,看了你的课才知道我们老师讲哪叫课、我们上的哪叫大学呀!
作为大学老师我很惭愧,但是我觉得很不公平,他看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教授讲的最优秀的课和普通大学比能比吗?不觉得有点难为校长吗?但是学生会给你讲公正吗?
之前只是看看课,之后家庭作业、讨论大规模在线开发都来了,通过考试交点钱还给你学分证书,几门课还发学位证书,北大也搞了华文慕课,任何人包括在座各位都可以在上面免费学习,通过考试的人还可以发学分证书。
慕课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这就是信息技术第二非常重要的特点:规模化。刚才我们说它可以个性化,慕课可以规模化,它可以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这句话真的实现了,只要能上网真的可以看到世界上最优质的课程,而在20年前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想看世界上最好老师的讲课也不一定有条件,当然除了你自己的老师以外想看别的学校的老师恐怕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今天我真的用很便宜的方式甚至免费的方式就让你享受到了。
慕课除了教育带来的机遇有没有挑战?有人讲慕课就像推土机会把所有的观众推掉的,有的老总说将来大学都可以不要了,哈佛、耶鲁、北大、清华这些学校可以留下,因为这些学校只要在里面坐一坐都挺好,其他学校都可以变成慕课的运动场。
真的会吗?所有人都不会相信它会给教育带来这么大的颠覆性挑战,但是它有没有压力呢?未来会不会有个老农跟儿子说“孩子就别去大学报到了,好几年时间,几万元,也没啥,回家种地都不会了,高不成低不就,咱们能不能上慕课,上面领个学分证书说不定还能找到工作。”这还不是对教育最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位病人,如果有条件,他是否希望请世界上最好的医生给他看病?对于学生,如果有条件他是否希望跟着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呢?
谁动了我们的讲台?
当然医生不用担心,医生有的是病人,但是老师不一样,都说可汗讲的很好我们很容易,有老师说不行没有互动和交流,我问他你的课堂有多少互动交流?他就不坑声了。
有一天校长对老师说“张老师明天你就别讲课了,上课就让学生看电视你在底下辅导一下就行了,如果实在没事的话能不能给同学倒杯水呢?”老师伤不伤心?
谁动了我们的讲台,我们为什么当老师,就是为了讲台,这个成就感是其他无法满足的,但是如果是别人呢?是不是都对讲台关心呢?有人说别着急还有那么多,我说怎么不着急,草根也可以当教师,今天有很多海外来宾,我想问问可汗有没有教师资格证?
一个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居然成为全球最优秀的教师,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小孩子毕业了都想当老师,一个老师在网上讲,过两天讲成北京可汗了,听了北京可汗的课才知道咱们老师有多笨,互联网不可能让所有草根都成功,但是互联网可以给精英提供广阔的机会,当精英解放出来以后,你真的不能跟别人说因为你是搞教育技术的,就比你们懂教育技术。
讲到这儿,老师说咱们就剩下这一个讲台了,这一个保住就不错了,明星都当教师了,撒贝宁都到大学讲课了,当然我相信大面积的明星讲课不现实,但是长的像明星的教师会先起来。
电影学院公开的只招漂亮的,师范学院能不能只招漂亮的?不能。又要漂亮,课又讲得好找不出来,可是你录课给成千上万的人一起看,可不可以找长的漂亮,讲的又好的人来录呢?你说呢?所以我说信息技术会不会对教师角色产生颠覆性的改变?未来是不是听几个人讲课呢?
现在已经有了,一小时挣1.8万,不要震惊,之前秋叶老师已经挣这么多钱了,业内还在欢呼年薪上亿元的老师会出现,真不是笑话,在东亚地区日本韩国等很多国家都已经出现了年薪上亿的老师,以中国的体量、互联网的技术上十亿都是有可能的。
现在一堂课一千万,你想想背后是什么,他一讲课其他老师没事干了,免费都不一定有人来听。初九办个论坛你们交钱都来,尚老师免费讲课都没人捧场,日子就是这样,不公平。对未来教师会不会有影响?以上这些够不够得上革命现象?
够不够得上要想想军事信息化、金融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就知道乔布斯说的也有一点点道理,教育确实太难了。
著名的教育家德鲁克说过二战以来50年里从来没有哪个组织中出现过像美军那样的彻底的变化,军服未改,军衔依旧。但武器装备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点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军事观念和概念的变化则更加激烈,与此类似的还有武装部队的组织结构、指挥结构、单位隶属关系和职责。
一连串的变革,你说现在教育的体制,内在机构、有几个机构实现了这样的变革?
教育领域能不能实现流程再造?
再想企业,2010年开始IT思维对传统行业升级换代改造,因此有人讲,企业信息化的五个层次,你们我们大部分学校是不是还在局部应用的层次?教育领域能不能实现流程再造呢?
看一个小例子,教师,我一直有个问医生和教师都很像,医治人的灵魂,医治人的身体,谁混得好?十几年前请著名女大夫做报告,她喝杯水,一摆手走了,等我到讲台上一站,怎么摆手都没人管。后来我知道,大学老师要为自己关门、拉窗帘、打开设备、倒水、擦黑板开始讲课,没人管你。
教育部一位处长讲了一个理论特别有道理,他说一个医学院的学生分到比较好的医院他的医疗水平能自动被提升,原因就是设备比较好、检验师、麻醉师、护士水平都比较高,客观的提升他的水平。师范的学生分到好的学校他的教学水平能自动被提升吗?
1776年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写过《国富论》他写过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自由市场的形成、技术的进步,商品可以快速生产出来。第三个条件特别强调分工,因为分工每个人可以专著于自己最核心的业务,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想一想在医院,主治大夫、麻醉师、护士、检验师这些人是不是一定程度的分工?到学校在教学这件事情上我们老师的分工多吗?大家想一想就知道了,有人在讲别的行业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我们教育行业应该说教材、教学、设备、网络也都是进入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了,但是在教学核心这件事情上我们是不是还没有真正的完整的进入工业时代?
但是我们把GDP再加4%,也没有给老师准备助手,可是有慕课了,有规模效益,可以让几万几十万学生一起听课就有庞大的团队,我是一名教师只负责课件,我是一名教师只负责批作业,教师团队是不是批量化了呢?我不知道,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因为教师从来都是个独立的人。今天要把你变成教学系统上的螺丝钉,你能不能接受这种转变?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讲其他再造了,大家有时间可以看教师角色再造、课程模式再造、学习方式再造、组织管理再造,各位来自企业的可能关心有什么机会,我觉得在再造中就找到机会,比如我身边有个大学已经把公共外语外包出去了,一年几百万把外语教好就行了,这是不是就是企业的机会呢?
互联网+与未来教育
再有几分钟谈一下互联网+与未来教育,我个人理解这叫顶天;从高的级别上重新考虑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给他们上什么课、怎么上,这要立地,打好基础。
要想打好基础,在座的各位真的要好好加强教育的基础研究,在次会议上很多专家说了,教育的科学研究还太少,包括自适应学习的文献很多都是芥末堆翻译的,其实在中国还有个教育技术专业,我们从几十年前就做了很多研究,各位也比较少看,也不在意。
但是我觉得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个50年以上的企业,如果你真的有信心有想法真的好好做一下技术研究,你的技术研究做的有多远企业可能活的就有多远,比如很多人说“找不到盈利模式,产品那么好他们为什么不买呢?”昨天有嘉宾也讲了,我们做的2C的产品他不买,我们那么大的渠道,很失败。
什么原因?我们搞了几千年教育,其实我们对知识究竟是怎么存储的,人究竟是怎么学习的,知道的仍然太少了。杜永新也说这基本上是个黑匣子,我们能把优质资源分到眼前,在脑里就不知道了。
马云为什么能成功?最便宜的价格买到最好的商品,马云真的让你做到了。你问小学生,学生希望什么?用最容易的方式学会最有用的知识,最有效的方式学最有用的知识,怎么进去的都不知道,怎么能实现呢?
所以很多人指责教育,但是事实上最难搞的就是教育研究,因为大脑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组织,所以一定要加强技术研究,我们很多教育都跟这个有关,技术到底能不能改变教育?很多人说机器会替代人,但是人工智能肯定不会代替真的老师,因为你不知道技术到底能够改变教育吗。
有个著名的学者隔几年就讲没有证据证明技术真的提升了学习效率,为什么?因为我们缺乏大量的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的研究,没有长期的技术研究来证明。
比如小学教材到底怎么编?仔细看现在小孩子的教材再想想30年前的教材,不觉得除了黑白的变成彩色的没太大改变吗?到底应该印在一页上还是三页上?谁能给个结论到底怎样好?未来数字教材了,一页到底出一个还是三个呢?没有太严密的研究,平板电脑真的很好,可是如果在学校拉开规模推广平板电脑,不盯住六七年敢说到底有什么影响吗?现在也来不及,也没有做基础、严谨的大规模的实证研究。
现在有个新的学科叫学习科学,这个学科是干什么的?人是怎么学习的,怎么样才能促进有效的学习?简单的说希望和课堂教学之间架起桥梁,也有说它是在脑科学、教育学之间加了一层。
我自己理解的未来的学习,就是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不要用经验说这个学生好,用数据说话,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写作能力怎么样,这一切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增强带来的深层变革。
印象笔记(Evernote) 是一款风靡全球的免费笔记应用,是全球 2 亿人的工作空间。你可以使用任何一台设备打开印象笔记,在这里专注完成写作、收集有用信息、快速发现所需、随时演示想法。
印象笔记企业版致力于为教育培训机构打造强大、易用、触手可及的教学资源库。
- 无限量存储空间,汇聚教研资料于一处
- 跨设备无缝同步,随时随地查找知识
- 智能信息挖掘引擎,让知识触手可及
|
新技能get√
长按并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我的印象笔记】,即可永久保存嘉宾完整分享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