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 宁宁 11月11日报道
教育创业潮席卷全球,技术裹挟着全球教育创业者寻找改变本土教育创新的机会与可能。朗播创始人杜昶旭说,在走访过芬兰、以色列、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教育公司后,他发现各个国家的教育创业者对教育创新都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另一个现象是,很少有创业者谈起自己国家的教育时认为非常棒。不满某种意义上也是创业的动力。但创业这条路从来都没这么顺利。孵化器在这条路上给予创业者诸多支持。
今天下午的GET2016教育科技大会上,来自印度 EduGild 公司的CEO Rishi Kapal、美国Learning Edge 合伙人 Don Burton以及英国 Emerge Education 的联合创始人 Jan Matern 分享了各自在孵化创业公司时的选择标准。
全球化的教育需求
讨论开始前,芥末堆合伙人陈一帆分享了教育的全球化与创新问题。以下为陈一帆文字实录:
在孵化器的圆桌论坛之前花十分钟时间聊一聊教育的全球化及创新的问题。我们走过这么多国家发现非常有意思的是大家对于教育的态度。我们在各个国家都发现,很少有讲到教育的时候,大家想法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系统非常好”。大部分人都存在点不满或者说一直在非常积极的寻求变革和创新。今天我们也听到了国内国外创业者、教育公司、投资人从他们各自的不同角度探讨教育的变革和创新。
讲到教育创新全球化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不得不首先承认,教育本身本土性非常强,每个教育的文化都是有非常深的文化和非常长的历史,但同时我们也会注意到,现在就全球来看,我们对于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全球化。刚才51talk的黄总说过,他希望能够通过技术把全世界优质的资源给到中国的孩子。今年在教育行业里有一个热点就是国际学校,这些都是教育需求全球化的产品。
我们看一些数据,下一个十年,就是2025年的时候,一共会有1.2万所国际学校,40亿人会学习英语,超过4亿人学习中文,包括21世纪的技能、全球公民这些都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同样,我们看到,近5年来我们对于教育科技的投入,包括中国、美国、欧洲等等,全世界都一起在思考解决方案。我们发现大家都试图用技术去解决我们学习中的一些痛点,解决一些学习需求。从全球来看,这些解决方案有着惊人的类似之处。比如我们的语音测评,大家都希望通过自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更好的帮助我们去学习语言。包括从可汗学院开始的基于视频的翻转课堂。今年我们发现一家公司获得五千万美金的融资,也是基于视频做教学。国内非常火的题库类产品欧洲也能找到类似的公司。所以说需求是共通的,技术也是共通的,甚至包括技术之外我们的学习科学。如何基于这些科学更好地思考学习路径的问题,怎样借鉴全球最好的学习实践,包括芬兰嘉宾为我们的分享。他们希望能在全球找到100个最好的教育实践,能够推广到全球,也包括投资人圆桌时聊的跨境资本等等。
所以芥末堆一直希望能够做这样一个行业的连接者。连接信息,连接人,也连接全球和世界。我们希望通过媒体帮助行业解决行业差,能够利用我们在国内外的人脉帮助大家迅速找到地区的教育科技生态中心,找到合作伙伴。也希望通过我们的项目可以让大家更好进入全球的市场。
过去的五年中,我们全球大概在教育科技投融资里投入了将近百亿美金,我个人非常相信教育和科技的结合可以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自然、有效、快乐;但我觉得近几年,把教育科技、教育创新再次放到聚光灯下其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开始把我们已经认为理所应当按部就班的学习和教育重新打了问号。我们在思考下一代到底该学什么,是不是学习现在的内容?他们该怎么学?我们是不是可以基于学习科学、脑科学更好地优化学习路径,是不是能把教育中的这些重要角色包括学生、老师、家长聚在一起,共赴一个相同的目标。
从全球来看,首先探索这些新的教育想法,并在最开始的时候注入第一笔资金的就是孵化器,这些孵化器在整个创业生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今天非常有幸有情到了来自美国、英国及印度的垂直于教育行业的孵化器们,让我们了解一下,下一步教育行业孵化器该怎么做。
三个教育创业故事
陈一帆:谢谢各位莅临,首先我想请各位嘉宾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你们在这方面的故事。
Don Burton:我叫Don ,我是Learning Edge 的创始人和CEO。我们在纽约,主要是一个三个月加速发展计划的孵化平台,帮助参与计划的公司加速发展,现在服务于30家公司。所有参加完我们项目的公司都获得了融资。现在市值达到了四亿美元,所以我们在这方面的成绩还是不错的。我们也和高盛、麦肯锡等等知名的机构合作,还包括迪士尼,主要是关注于学校的正统教育,还有包括因特网1.0,比如说创业公司也是出售给了其他的大公司或者是天使基金会,他们也是帮助我们投融资。
Rishi Kapal:我们公司大概有700亿的资产,主要帮助那些教育公司能够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增强信心。我们做的比较成功的一点就是在大学,我们已经资助了十几所高校,覆盖八万名学生。我们公司位置在印度,但是其实我们的影响力是跨全球的。我们也和11家美国公司有关联,还有1家来自俄罗斯,另外几家公司来自世界各地。所以其实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的加速公司,主要还是基于印度。我之前也在索尼等大公司服务过,所以在科技方面也是有一些经验,但是之后我就放下这一切当老师,也有几年的教学经验,之后也在大学工作过一段时间,之后就成为了创业者,也是希望能影响更多的人。谢谢!
Jan Matern:大家好,我叫Jan Matern,我是英国公司的创始人和CEO,我是怎么入这行的呢?可以说我是我们家第一个大学生,所以我也一直思考自己以后干什么,比如说我想建一所学校为其他人提供类似的机会,我发现技术在教育领域有极大的潜力,可以极大推动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从牛津毕业之后发现,美国对于教育科技有很多支持,在中国也是、印度也是。但是大家看看英国、欧洲还有其他的市场,潜力很大,所以其实有很多机会尚未被开发。我们在这方面的生态系统还不完备,欧洲因为国家比较小所以总会有这样一种全球视野。
我们自从成立以来就有很多的投资者支持我们的项目和创业。此外还有高校找我们说,你们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技术?于是我们就和他们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包括伊顿中学。这是英国非常有名的学校,他们也在支付费用来使用我们的产品。当前英国大约有20%的学校都是使用我们服务化的产品,所以这还是挺了不起的。最近我们也扩大了团队,现在有了一位新的合伙人,他叫yan,他是欧洲最成功的创业者之一,在2013年卖掉了价值四亿的公司。
英、美、印度三国教育创新的不同趋势
陈一帆:感谢大家给我们的分享和介绍,我们就回到如何支持教育科技,这真是个国际化的平台,我们有来自美国、英国和印度的专家,我想请问一下各自所在区域当前的教育科技发展情况。
Jan Matern:我觉得在英国大概有四五个因素,比如说如果你成立一个公司,不管是教育还是科技,一定要有全球视角。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英国,可能他们会关注课程,但是关注的课程是非常多元、非常广泛的。这些国家也很具有全球视野。今天有三位创始公司,我们有一位风投公司也是我们的导师。其中一家公司90%的收入都是来自中国。还有,英国虽然是个小市场,但是因为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还有一些驰名中外的教育品牌,比如剑桥、伊顿,所以说从质量来说是个很好的品牌。这样让他们在国际化的时候很有优势,这也是让他们卓尔不群的一个商标。这样就会转化为高质量的内容,全球有70%最尖端的出版商都是在欧洲。所以这其实显示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实力。
世界范围内有很多的教育科技,其实就是为了推动教育机构的效率,比如说推动工作流程等等,但是我们看到我们员工当中有很多非常有创意的,他们想为学生创造真正的成果,而且他们创造的这些东西是完全创新的,而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新。比如lingumi,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方法帮助2-5岁的孩子学习一种新的语言,这是完全革命性的方法,他们是首创。这背后也有各种各样的技术,所以欧洲在这方面创新能力还是非常强的,也是很激动人心的。
陈一帆: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教育科技、教育创新,不光要让东西卖的更廉价,而是真正创新。Rishi Kapal 来讲一讲印度的情况吧?
Rishi Kapal:趋势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印度我们也是非常重视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我们必须要为教育增添力量。所以说不光是突破传统的教室局限,而且要扩大规模,还有我们发现这些创业公司是推动未来发展的动力。我们现在投资了11家公司。一方面教育应该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必须推动教育资源的普及。第二是评估,刚才Jan Matern 也提到,如果知识无法评估是否对人造成影响,效果就不好。所以说我们必须要有实质性的解决方案,能够产生实质的结果。比如我们现在投入的这些公司,有些采用了非常先进的技术,比如虚拟技术。我们可以看到硬件其实没有变得更加便宜,但是软件却可以不断发展。他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还有,技术在这方面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我们可以看到十年前、十五年前那时候的技术和现在肯定完全不一样,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更大的空间。
陈一帆:你有没有看到类似的趋势,在美国?
Don Burton:有不同的趋势,比如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大家都看到这样的趋势。这方面肯定我们会不断呈爆炸式发展,但是我们如何运用这样的技术?比如我们现在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建一个教室和普通的教室一样,但是这是不是有点浪费呢?这么好的技术用来建个和普通教室一样的教室?我们需要这样的新技术来刺激一些真正了不起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用它来仿造过去。我觉得技术绝对是在加速发展,进入教育领域。教育领域也会增加技术方面的投入。现在我们教育领域对技术的投入还太少了,未来一定会发生变化。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有这么多的技术投资公司都在往里面投钱,我们看到的趋势就是像任何一种技术一样,第一波先进行自动化,比如我们的黑板可以变的更加智能化;再就是教材可以变的更加智能化;从第二阶段来讲可以进行翻转课堂、混合学习、个性化的学习、对我来讲,我觉得第一波是比较老式的,第二波就是要有相同的目标,但是我们可以有新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学习。
在美国,我们非常激动的一点就是教育技术3.0,我们如何更好支持学习。比如说芬兰刚才的发言人提到,我们做的初衷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要从头去设计学校的话可能情况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有个支架、骨架来支持整个系统的运行,我们现在看到在教育界有很多试验也在不断的兴起,也就是说我们要从教育角度支持学生的学习。
另外我们也有个加速器的项目是个非常好的例子,我们把PBL发挥到了极致,学生加入加速器的项目,这是一个教育科技的创业公司,对他们来讲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们不会给他们进行灌输、讲座或者给他们布置作业、教材,我们会告诉他们很好,你们现在觉得应该把这个公司做到多大,我们会给你们提供客户,各种各样的渠道,各种各样的伙伴。你们可以宣传,通过动手做的情况来学习,搭出一个框架来。这样跟传统的学校是非常不一样的,我觉得相当于是外星的学习方式,我们现在有很多这样的例子。Emerge Education也在做,其他人也在做,最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有新的思维模式,教育要支持学习,相信跟传统学校还是不一样的。
教育垂直孵化器如何生存?
陈一帆:你们觉得就教育技术加速器和孵化器来讲,怎么样能够成功,怎么支持这些比较好的想法?Rishi Kapal 先说。
Rishi Kapal:其实我已经做了笔记,这是非常难的问题,我们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创业公司,我们的命运是相互联系的。一般情况下我们要花3-6个月的时间去了解他们,我们还会教他们应用一些相关的技术。我们现在有11个标的公司,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对于创业公司来讲,我们要看一起能够做什么样的项目。
还有一个成功的要素就是每个人都要去看自己的能力,就是你在市场上能够做什么样的工作,我简单说一下,我们可能会花一年时间做研究,跟投资者、大学沟通,跟风投沟通,这个创业的想法是不是有意义,能不能成功。
还有一个成本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把钱利用好,用在刀刃上。我们希望能够让他们的技术快速进步。在投资技术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看到有些会进步的比较慢,有些比较快,所以要投资的话一定要决定它的技术路线是什么样的。
另外还要更好利用数字建模的技术,数字营销,还要有一些好的媒体战略。这对我们来讲是比较独特的。我们其实跟创业公司合作的过程当中会跟媒体有很多的沟通,希望媒体对他们进行什么样的报道,有各种各样的媒体机构跟他们合作。我们发现在这方面给创业公司能够带来很多帮助,所以我们给他们减负,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团队的支持。
最后我们也非常注重投资者的关系,所以我刚才提的这些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他们把注意力关注在业务本身上,这样也可以精益求精让他们能够在市场上成功一些。
陈一帆:非常全面的回答,Jan Matern 你的观点是什么样的?对于教育科技初创公司,还有加速器来讲,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是什么?
Jan Matern:首先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你支持哪一类的教育科技初创公司,它要获得什么样的支持。从我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支持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一些变化,刚开始我会觉得这些创始人可能比较需要培训。对于我们的业务来讲,我们投资一块钱要获得十块钱的回报。
另外他们也要有非常好的团队来驾驭这个市场,我们现在合作的公司都是比较晚期的公司,比如已经有25万英镑的资金,他们也增长的非常快,而且他们的营收在各个市场加起来可能会达到几十万或者几千万的级别,所以我们的支持也在发生变化,刚开始会支持创始人本身。后来也会慢慢去衍生,给他们提供一些业务方面的支持、客户方面的支持。英国和国际层面都是这样的做法。我们现在支持了一个公司,在美国做的特别好,在英国、澳大利亚、西欧也增长非常快。他们的重点是在别人抢先之前一定要捷足先登捕捉市场的份额。所以我们的支持也在发生变化,帮助他们不断扩展自己的业务,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动手实践的工作,不断要亲身躬行,当然也要扩大网络。
从我们角度讲,我们开始并没有思考国际化的问题,因为我们英国确实是比较小的市场。但是我们非常激动的一点是,我们可以在这些控股公司当中获得一些战略投资给他们提供这种资金,我们有两个战略投资人,这两个战略投资人一个在中国,一个总部在英国,他们的业务遍布20几个国家,这些人可以给我们很大的支持。
跨境交流带来的资本流动
陈一帆:再提一个问题,跨境交流。我们经常参加很多国际交流,对于国际交流来讲有很多合作伙伴关系也在建立,你们怎么看跨境交流影响教育科技的投资,这些加速器和孵化器在跨境交流当中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Don Burton:我快速地说几点,第一点在跨境情景下教育基本上是本地化的。我们说大学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当地的,技术的应用却是国际化的。可能涉及到一千万的人口,还有 EduGild、Emerge Education产品规模非常大,扩展的也非常快,对于全球资本市场来讲也是类似的。在中国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创业者在全球也是非常活跃,所以我们看到资金本身是国际化的。中国、美国都有各种各样的机会,资本的流动也非常活跃,所以也是跨境的。美国的投资者之前可能只会聚焦于美国市场,现在也都在发生变化,这我觉得是当前重大的趋势变化。
Rishi Kapal:从全球化、国际化的角度来讲,如果要进行国际的合作必须要有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可能对于一个市场来讲不是适用,所以要在不同市场上合作。我们自己也在技术方面、解决方案方面与多个市场合作,要创造这样一种合作式的技术解决方案才能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立足。
另外还要有投资者、加速器、孵化器来进行合作,当然大家的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我觉得这种合作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自己之间也有合作,但是我觉得这种解决方案可以在不同公司之间进行扩展、推广。
对于孵化器来讲,不是说任何的方案都可以在其他国家试用,所以大家要去相互合作,这样才会带来切实的好处。从我的公司来讲,我们现在有11个标的公司,他们带来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也非常了解彼此,我们也在与中国的加速器和孵化器进行沟通,所以说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合作。
另一方面来讲,在美国、莫斯科我们也看到这种合作伙伴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在印度,这些公司也在不断的扩张。比如说消费者的客户需求等等都是可以进行互补的。
陈一帆:Jan Matern 你是在三个月里面已经两次来工作了,你看到中国的变化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在哪些方面帮到欧洲的教育科技初创公司?
Jan Matern:我觉得是两方面,一方面,在中国每次来是非常有收获的,创业的规模、企业的规模还有快速的增长,都是非常启发人的。产品创新也非常快,有很多收获。我自己也可以带回去很多知识和经验,我发现中国的企业有非常大的远见。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最近我收集了一些数据,是关于30个最好的英国教育创业者,这些公司基本上是占到了世界六七百万的用户,我们问他们,你们怎么看中国?他们有一个共识是说在过去一年当中,过去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特别重要,但是从未来一年来讲,中国的重要性,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可能增长300%,尤其从产品各个方面来讲都是如此。他们眼中中国重要性在增加,他们的网站都在翻译成中文,所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机遇,我们要去理解。
所以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挑战不光是语言的障碍,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封闭的网络,我们怎么样进入这个网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同时这里有太多的机会,而且增长如此的迅速,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对于所有的加速器、孵化器都是这样。我们都希望能够为我们的投资组合中的公司搭建这样的桥梁,所以如果在座的各位希望能够引进一些英国的技术的话我们也非常欢迎。
印象笔记(Evernote) 是一款风靡全球的免费笔记应用,是全球 2 亿人的工作空间。你可以使用任何一台设备打开印象笔记,在这里专注完成写作、收集有用信息、快速发现所需、随时演示想法。
印象笔记企业版致力于为教育培训机构打造强大、易用、触手可及的教学资源库。
- 无限量存储空间,汇聚教研资料于一处
- 跨设备无缝同步,随时随地查找知识
- 智能信息挖掘引擎,让知识触手可及
|
新技能get√
长按并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我的印象笔记】,即可永久保存嘉宾完整分享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