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Evernote

赵元建《不能忘却的苦难》

2018.01.22
水均益的《益往直前》这本书,早在大学的时候我就读过,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如今翻阅出来,再读一次,心中有了更深的感触。

在这本书当中,水均益回顾自己30多年的记者生涯,揭秘亲历伊拉克战争、欧债危机、朝鲜炸毁核设施等重大国际新闻背后的真相······剖析当今世界格局,点评国际热点问题,记录中国崛起的脚步。

在这本书当中,关于水均益所报道的那场2003年伊拉克战争,令我印象深刻。这场报道,是水均益新闻报道生涯永远挥之不去的“痛”,当美军兵临城下,对巴格达进行空袭,当央视新闻部门要求水均益等人撤出伊拉克,新闻记者的坚守和上级的命令产生无法调节的矛盾,水均益作出痛苦抉择——撤离。而另一方面,作为凤凰卫视记者的闾丘露薇进入巴格达,继续进行报道,网民的谩骂声给予了水均益,赞誉声留给了“战地玫瑰”。对此,尽管时隔多年过后,水均益仍然难以忘怀。

十年过后,当水均益带领摄制组再次回到巴格达,再次探访伊拉克战争的遗迹,拍摄《伊战十年》,发现十年后的伊拉克,山河破碎,人民流离,汽车爆炸,恐怖袭击,难民危机,最重要的是,他看到伊拉克普通民众的心态已经慢慢发生偏离,他感到心痛。

“一个国家经历一次战争,就会倒退许多年。巨大的变革所改变的,不仅仅是国家发展的轨迹,甚至会毁掉这个民族的内在品性和精神状态,使这个民族偏离方向。伊拉克曾是中东非常优秀的国家,文化悠久,文明灿烂。伊拉克人骨子里有一种高傲。但这种数千年绵延的文化,被十几年的战乱摧毁殆尽。”

“二十多天的采访下来,我们在伊拉克见到了太多的愚昧、仇恨、狡诈与丑恶。我时常为这个国家和民族感到惋惜。”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内心不禁在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如何,温饱是否能够满足,我想虽然远距千里,透过水均益的文字,我们的内心都能感受到他们此刻所经受的苦难。

的确,战争并非可以重启的游戏。

水均益曾经在书的序言中写道:“在我看来,每个人生活的时代和环境都是命中注定,你无法选择。如果你赶上一个开放的太平盛世,你应该感谢上苍和爹妈。因为有太多的人,不同人类历史时期、不同国度的人,曾经或者正活在无奈甚至是暗无天日的环境之中。就如同秦始皇时代的人无法抱怨自己为何早出生了两千年,索马里的饥民无法期望自己能出生在富裕的国度一样。现实是,我们就生活在现在,我们就出现在眼下这个时代。所以,人们更倾向于追求现时现地地安全、快乐与幸福。”

我曾经在课堂上给我的学生说过,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树立自己的大“家”意识,纵然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国家在变得更好,我们要对我们的国家有信心,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正如习近平在陪同特朗普游览故宫时说:“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的文化可以流传,甚至以“新的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华文化逐渐走向世界,这背后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这使得我们的国家不再惧怕战争,有能力保卫我们国家的人民!

我们应该明白:如今,我们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刚刚过去的国家公祭日,以国之名,进行公祭,公祭是对亡灵的告慰,对和平的召唤。记住历史,照亮明天。我曾经在我的课堂上问过我的学生,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令我吃惊的是,有些人竟然不知道这个让国人悲愤的日子,还有人笑着说,是购物狂欢节的第二天——发货日······
但我想说,这一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0年前的这一天,侵华日军对南京城内30多万民民众进行无差别屠杀,血流成河,举国愤慨······

55年前,曾代表中国出席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在回顾往事时不忘告诫世人,“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我有必要将这一天在南京城内发生的事情告诉我的学生们——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新华社发表的文章《南京大屠杀为什么和你有关》中,我看到了这样一话:“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现在站的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大屠杀,迄今为止,只过去了短短80年。”在我看来,最可悲的不是日本右翼势力的不承认,而是我们自身对于民族记忆的淡忘。尤其是我们的年轻人,对这段历史的模糊,淡忘!

我问我的学生:“30万同胞意味着什么?”无人应答。

“这意味着12秒种,就有一位同胞被屠杀!”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样的称谓对吗?”

“当然不行!应该称呼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应该称呼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还记得最近在网络上疯传的那幅漫画吗,一边是破碎的城墙,日军的铁骑蹂躏着我们的河山,旁边是一个无所依靠的女孩,另一边是80年后,一个幸福的女孩站在在南京新街口,他们隔空对话“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戳中无数人的泪点!

伊拉克战争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些遥远,但中华民族留下的拿到伤痕并不遥远,我们都应该明白,如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们需要去珍惜这份和平,勿忘历史!

成为老师之后的我,已经逐渐告别鸡汤书,开始越来越多的去阅读一些有深度哲理的书籍,水均益的这本书,带给了我更多关于人生、社会、国家命运的思考。司马迁曾经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我想,作为老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们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精彩,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变得更优秀,愿我们都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力量!

济南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 赵元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