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让我说你什么好
《瓦尔登湖》,如此著名的散文集,初读起来却是枯燥的、煎熬的,会觉得作者无病呻吟,甚至是矫情,文字打在我视网膜上之后竟不能再多渗透一点。然而这种感受在后来的某个夜晚反转了,反转得那样彻底。书中画面原来那样美,哲理那样深,我对自己之前的看法产生了一丝谴责和对深觉自己年少无知的鄙夷。
那晚,匆忙地赶完了一天安排后带着一身的疲倦躺下,熄掉灯,戴上了耳机,并没有多少期许地听了一会《瓦尔登湖》。慢慢地,不知从哪一段话开始,自己被耳机中的文字带到了另一个世界,没有了熙攘车辆急促的鸣笛声,没有了匆匆行人焦急的脚步声,没有了交流时的粉点,安静到极致,似乎超然了。收拾屋子,晒太阳,种种豆子,每一点生活的细节都被梭罗描述地那样真切又富有感情,不曾沾染半点浮华,温暖的阳光和潺潺的溪流此刻仿佛就在我自己的房间。
来提一下《瓦尔登湖》的书目吧,书文用 18 篇散文记叙了梭罗两年的瓦尔登湖生活。梭罗娓娓地诉说着生活的点滴,对居住环境的介绍,诸如禽兽为邻,室内的取暖;对开销的记录,包括种豆、工具的花销等,也谈及了寂寞和对寂寞的思考,细腻的生活体会,也蕴含着哲理和价值判断。
如果有人说梭罗像魏晋时期的隐士,我是不认同的。魏晋时期的隐士,多是看破世事无奈后的悲凉,看似自由散漫心中却不乏报国之志。而梭罗则是活出真我,真我是听从自己的声音,是抛弃琐碎的杂念,不以价值上的成功作为标尺去追求真切的自由。这种自由于梭罗而言便是追求内心的本真与简朴。想种豆子,就认真地学习播种,仔细地记好每笔账,欣慰地体会收获。这种自由更多地意味着最大程度地追求自我,它不是一种随心所欲,更多地是随心而动的一种突破。
如果看到梭罗孤独而自在的生活,便去实践这种孤独,我想这是对梭罗和瓦尔登湖最大的误解了。形式上的孤独是空旷而可怕的,盲目地逃离尘世,会让自己感受到生命的无助与乏力。梭罗是在自我对话,在思考,而非否定闹市。他能身居森林深处,却不乏对生活的深切感悟,想来与其哈佛大学良好的教育背景不无关系。他了解尘世,却心甘情愿走向孤独。
感谢梭罗先生,他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自由,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我,也有自己的“瓦尔登湖”。大学毕业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脱离了群居生活。窗外远处的山层峦叠嶂,五六里外的房屋若隐若现。步行 30 多分钟的镇里是我在固定日子采购生活必需品的“繁华地带”。在长期感受城市的繁华后,陡然的处在寂静的山间一角,也让我对自然、和社会有了新的认识。
傍晚,我是不常把自己关起来的,在这个时间出来透透气是我很喜欢的一项活动。走在田间的小道上,会分不清那是田埂还是被人漫不经心走出来的小路;靠进干草地时,那种比芦苇高却也叫不上名的草,干枯了也能看得出成长期的挺拔。草地倏忽飞起了一只野鸡,是的,是野鸡,我的内心是兴奋的,未曾升起太多的怜悯,而是兽性大发,思考着如何在野鸡飞起时顺利把它俘获。找了许久诸如石头、木棒亦或石子,都不得,索性拿起来一块土球,冲了过去,然而事情最终还是未能如愿。然而我依然享受着这种不受道德与价值的束缚的放纵。回来的路上,心里一直在惦记着与厂区里仅有的同伴迫不及待地分享这番经历。抬头间突然看到一副绝美的画面,晚霞照映在刚收割的稻田里,有些稻田还有大小不一的水洼。田间的水牛或横躺在水洼里,或站立着摇头似乎是要甩开不听话的蝇虫,偏偏也有雪白飞鹤,站立在一身泥巴黑乎乎的水牛背上,偶尔还会啄两下水牛的背部。也许飞鹤在和水牛恋爱,谁说不是呢,难道要用我们美丑的判断来否定他们的关系吗?看起来,它们很恩爱。路边依然有车辆来往,但并不能打破这番宁静。我本是拍了照片,也许是丢了,但那美丽的画,深刻又恬静地一直躺在记忆里。
厂区的夜晚,会很静,静得能听到远处的阀门转动声和近处的呼吸声,这片宁静却在不久的之后将被打破了。每逢 3 号、8 号是镇里集市,我是要去买菜的,那是难得见着乡亲欢闹的机会。一辆红色的女士电动车是我仅有的代步工具,她刚刚好让我有理由放弃走上坡的近道而绕行了远一些的路,远路更是美景。那天刚刚走到路拐角,速度加满了车子却也不愿往前走,我只得停了下来。当我准备下车推着车子走过那段坡,草丛里跑出来个东西,原谅我用“东西”一词,因为它确实吓到我了,竟然是一条小狗,巴掌大的小毛绒狗。之前的惊吓瞬间变成了兴奋,待我蹲下来想要抱起它时,它转身钻进了草丛里,还未缓过神,它又从草丛里跑了出来,身后还跟着它的朋友。两条小狗就这样摇着尾巴,咿呀地叫着,欢快又热情,那一刻让我体会到了最简单却又最真诚的沟通。我没有继续去镇里,因为此时的我已经完全忘了自己出门时的目的地。达到厂区之后我放下一路抱在怀里的小狗时,小狗满是不情愿,眼前这个陌生的地方让俩小宝立刻对我有了依赖。拿来脸盆和洗发水,给小狗洗澡,揉了揉,开始时小狗满是惊恐地挣扎,本能地抗拒这陌生的行为。也许是觉得洗澡后舒服多了,没过几天,它们洗澡就变
得很配合。后来我带它们去打了疫苗,从此我的双脚旁边也各自多了一双脚,一左一右,它们陪着我。夜晚也不再只是机器转动的声音和屋里的呼吸声,还有两只小狗聊天谈笑的声音。
读了大学之后,慢慢地再也难以找到初高中时期纯真美好的爱恋那种感觉。看到河畔边,运动场里,甚至教室里搂搂抱抱、卿卿我我的情侣,总会让人对比懵懂时候的纯真。在我的“瓦尔登湖”,有幸我见到了我一直怀念的、坚持的爱情的样子。
那是堂弟来了厂区,晚上要吃零食,我步行去了镇里,为什么没有骑我那电动车,也许在那充电睡着了,也许去修理厂睡了,记不得。应该有晚上八点多的样子,买完零食拎着包在镇区道路上往回走。两排楼房多是三层的小洋楼,路两边种着树,在路灯的浅光下,树影安静地交错着躺在地面上。在乡间的小路上也许这样静谧的风景并不足为奇,直到我看到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我便坚信那晚的树影、那晚的灯光、以及穿梭在路上的风声一切都是刚刚好。穿着校服的两个初中生,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相互默不做声慢慢地走,相隔有半米,并没有手牵手。我在路边停了下来,眼前画面的质感就像是电影,我也错把自己当做是监视器前的导演,却又不知演员接下来要干什么而怔在那里。女孩抬头看向路边一侧,然后回头,那一刻男孩抬头默契地四目相对,没有说话或多余的动作。女孩接着穿过了马路,慢慢跑到了一家亮灯的楼前,快步跑上了楼梯却没有回头,男孩继续沿着刚才的路向前走,只是头转向了女孩那边。此时的我能看到男孩脸庞是有笑容的,是那种满足的笑。如果这时我作为导演喊 cut,我不会原谅自己抹杀了爱情最美的瞬间,是的,最美的瞬间。接下来,我看到了我可能一生难忘的情景,女孩又慢慢从楼上踮着脚下来,探出身子贴着门墙边角看着男孩远去,她的眼神里满满地散发着依恋,就像路灯对地面上的树影的依恋。那一刻,击溃了我对爱情的所有所谓成熟的定义。
我想说的是,在独处的那段时间里,谢谢瓦尔登湖,谢谢梭罗先生,如果没有那晚不经意的听书,也许有些事情我到现在也无法深刻地去理解和体会,有些美好会成为我忽略之后再也无无法弥补的回忆。
北京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 倪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