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Evernote

刘玉肖 《读《目送》有感》

2018.01.22
且行且珍惜——读《目送》有感
 
某次参加集团组织的考试,我有幸读到了龙应台的《目送》,深受感动,考试结束后,专门去购买了龙应台的《目送》。龙应台在文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心有戚戚然。

              母亲篇

  犹记得上大学时,每次离开家,透过车窗看到母亲偷偷抹眼泪,

觉得母亲太过矫情:过三四个月就要回来了,又不是什么大的生离死别,有什么舍不得的。但却忽略了母亲目送女儿离开时的满眼的不舍,忘记了时间的无情,寒来暑往,每次回家母亲似乎都要老上几分:大一回家时,母亲的皱纹又深了;大二回家时,母亲的头发似乎全白了;大三回家时,母亲的背又弓了;大四回家时,母亲的腿脚已经不便利了。

  而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也变得越来越感性。

每次在大街上看到腿脚便利的老人,心里总在想,如果我妈也这样多好;每次经过广场,看到一群老太太们在快乐地跳着广场舞,心里总在想,如果我妈也来参加多好;每次坐公交车,看到老人总会让座,心里总在想,如果我妈坐公交车也有人让座多好......如今,我会隔三差五就给母亲打电话,念叨念叨自己生活、工作的情况,再听她唠叨唠叨东家长西家短,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及哪次占到小便宜时沾沾自喜,而我也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嫌弃她的小心眼。越来越珍惜母亲的唠叨,越长大越体会到母亲的不易,母亲对我浸入骨血的疼爱。而对母亲常唠叨的话“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棵草”,感受也越来越深。

  因为有母亲的地方就是故乡,就是家,就是牵挂。

父亲篇父亲是一个农民工。而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更确切地说,是一个钢铁战士,背影总是那么坚定,为了儿女风里来雨里去战斗半辈子,好像从来不会疲倦,不会受伤。

但是当父亲被查出癌症的那一霎那,我崩溃了。我的父亲,怎么可能?我的父亲,是那个会向我炫耀着他曾经扛着 100 斤的石灰爬30 层楼的人,是那个曾经在东北雪天扛木头的那个人,是那个可以整夜不睡觉装沙子的那个人。我的父亲,怎么可能会得癌症?

而我为了工作,竟然在父亲做手术的前一天离开了他,我不知道父亲看着最爱的小女儿远去的背影是什么感受,是否会担心这是最后一别。而我却坚信父亲手术一定会顺利的,但是现在想来,却有后怕。人生中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太多的变数,幸亏,一切都来得及,未让我留下终生遗憾!

我在忙完手中的工作,辞职,回家陪父亲化疗。刚到医院时,做事一向风风火火、干净利落的父亲此时却像个孩子一样,磨磨蹭蹭,不想进去。我随口问了一句,父亲说能晚一点进去就晚一点,进去就得好几天出不去。后来我才知道,化疗的那几天父亲几乎整天不进食,恶心、反胃、不停歇地打嗝、腹胀、便秘......我想着法地逗他,分散他的注意力,但对于化疗所带来的痛苦无济于事。望着病床上父亲日渐消瘦的脸,我一阵恍惚,我希望看到那个面色红润的父亲,那个偶尔会说大话的父亲,那个“力能扛鼎”的父亲。

我在心里默默学个愿,以后父亲每年的生日祝福都将会是“健康永伴”。我不想看到坚强的父亲进入医院时胆怯的背影,不想父亲再遭受病痛的折磨。

  因为有父亲的地方就是寄托,就是爱,就是依靠。

我们不要想着等到我功成名就时,不要想着等到我衣锦还乡时,再去陪伴父母,孝顺父母。在这过程中,却让父母一次又一次目送我们离开家时决绝的背影,忽视了他们眼中的不舍与悲伤。要知道,尘世间,最无情的是时间,或许我们等得起,但是父母并不一定等得起,我们成功的速度,大多数时候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要陷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境地,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多陪陪父母,毕竟“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且行且珍惜!
 
烟台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 刘玉肖